Linux无法识别磁盘阵列:ping通但无法找到 (linux能ping通找不到磁盘阵列)

树叶云

近年来,Linux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等领域,而在这些领域,磁盘阵列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然而,在一些情况下,Linux却无法识别磁盘阵列,即便是当与之建立的网络连接正常,Ping命令也可以通行时,仍然无法找到磁盘阵列。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便帮助读者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进行迅速而有效的处理。

背景介绍

在多数情况下,Linux系统可以直接识别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硬盘,包括磁盘阵列,而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命令行操作、软件或工具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但有时候,当用户在Linux系统上安装了新的磁盘阵列后,却发现无法正常地对其进行操作,即使使用ping命令检测磁盘阵列IP地址的连通性也是正常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Linux系统的版本问题、磁盘阵列的驱动问题、磁盘阵列的配件问题等等。

原因分析

Linux系统版本问题

在使用磁盘阵列时,Linux的内核模块必须支持相应的RD控制器。如果采用的是已经过时的Linux内核版本,就有可能缺少相应的RD控制器驱动程序,从而导致无法正确地识别磁盘阵列。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用户升级到最新的Linux内核,以支持更多的RD控制器,避免出现版本不匹配的问题。

磁盘阵列的驱动问题

磁盘阵列是通过RD控制器实现的,因此,磁盘阵列驱动程序的正确安装和配置也至关重要。如果在安装磁盘阵列时忽略了相关的驱动程序,或者驱动程序没有正确地安装,就会导致磁盘阵列无法被识别。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应该重启计算机并检查文件系统中的驱动程序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建议重新安装驱动程序。

磁盘阵列的配件问题

另一种可能导致无法识别磁盘阵列的原因是磁盘阵列的配件出现问题。例如,磁盘阵列上的电路板可能损坏或磁盘电源正在供电,但由于电源插头或连接器老化,导致控制器无法检测到磁盘。如果存储控制器没有将RD连接cable插入到适当的端口,则无法连接到磁盘阵列。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用户仔细检查和更换磁盘阵列的配件,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解决方法

方法一:升级Linux内核

如果用户无法在Linux系统上找到磁盘阵列,则建议升级Linux内核版本。可以使用‘uname –a’命令获取当前系统的版本,并在Linux官网上查找对应的Linux内核版本。当找到正确的内核版本后,用户可以通过下载ISO镜像或使用yum或apt-get等软件包管理器进行升级。

方法二:检查设备驱动

如果使用的是正确的Linux内核版本,用户还需要检查是否正确安装了磁盘阵列的驱动程序。可以使用‘lod’命令检查相应的驱动程序是否加载,如果没有加载,则可以使用‘modprobe’命令加载驱动程序。如果相应的驱动程序没有找到,需要重新安装驱动程序并重启计算机。

方法三:检查和更换配件

如果磁盘阵列的驱动程序正确安装并且使用了正确的Linux内核版本,但仍无法识别磁盘阵列,则存在配件损坏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仔细检查磁盘阵列的配件,查看电源、连接器等是否存在问题,如有,应及时更换。

本文介绍了Linux无法识别磁盘阵列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无法识别磁盘阵列的问题,用户应首先检查所使用的Linux内核版本是否正确,并且是否正确安装了磁盘阵列的驱动程序。如果这些都是正确的,则需要检查和更换磁盘阵列的配件。当然,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在购买新硬件时,要和Linux系统兼容并且能够正常使用。只有这样,用户才能顺利利用磁盘阵列来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linux 找回raid
  • linux 虚拟盘
  • 怎么查看Linux磁盘阵列是raid几?

linux 找回raid

一.Raid定义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技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7年

提出,最初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同时希望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

失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在操作系统下是作

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可以提升硬盘速度,增大容量,

提供容错功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性,易于管理的优点,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

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二、RAID的几种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RAID 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可以提高磁

盘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

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使游亩用。

(1)、RAID 0最简单方式

就是把x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

式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容量是单独硬盘的x倍,在电脑数据写时被依次写入到各磁盘

中,当一块磁盘的空间用尽时,数据就会被自动写入到下一块磁盘中,它的好处是可以增加磁盘的容量。

速度与其中任何一块磁盘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

性是单独使用一块硬盘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块硬盘选择合理的带区大小创建带区集,更好是为每一块硬盘都配备一个专门的磁盘控制器,在

电脑数据读写时同时向n块磁盘读写数据,速度提升n倍。提高系统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称为磁盘镜像: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更大限度的保证

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具有很高的数据冗余能力,但磁盘利用率为50%,故成本更高,多用神蔽森在保存

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RAID 1有以下特点:

(1)、RAID 1的每一个磁盘都具有一个对应的镜像盘,任何时候数据都同步镜像,系统可以从一组

镜像盘中的任何一个磁盘读取数据。

(2)、磁盘所能使用的空间只有磁盘容量总和的一半,系统成本高。

(3)、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并蔽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

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

(4)、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不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

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5)、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

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盘控制器的负载相当大,用多个磁盘控制器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

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

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4、RAID2

电脑在写入数据时在一个磁盘上保存数据的各个位,同时把一个数据不同的位运算得到的海明校验码

保存另一组磁盘上,由于海明码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校正,以保证输出的正确。但海明码

使用数据冗余技术,使得输出数据的速率取决于驱动器组中速度最慢的磁盘。RAID2控制器的设计简单。

5、RAID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RAID 3使用一个专门的磁盘存放所有的校验数据,而在剩余的磁盘中创建带区集分散数据的读写操作

。当一个完好的RAID 3系统中读取数据,只需要在数据存储盘中找到相应的数据块进行读取操作即可。但

当向RAID 3写入数据时,必须计算与该数据块同处一个带区的所有数据块的校验值,并将新值重新写入到

校验块中,这样无形虽增加系统开销。当一块磁盘失效时,该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块必须使用校验信息重新

建立,如果所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位于已经损坏的磁盘,则必须同时读取同一带区中的所有其它数据块,

并根据校验值重建丢失的数据,这使系统减慢。当更换了损坏的磁盘后,系统必须一个数据块一个数据块

的重建坏盘中的数据,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RAID 3更大不足是校验盘很容易成为整个系统

的瓶颈,对于经常大量写入操作的应用会导致整个RAID系统性能的下降。RAID 3适合用于数据库和WEB服

务器等。

6、 RAID4

RAID4即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RAID4和RAID3很象,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

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RAID4的特点和RAID3也挺象,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

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

7、 RAID5

RAID 5把校验块分散到所有的数据盘中。RAID 5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算法,可以计算出任何一个带区校

验块的存放位置。这样就可以确保任何对校验块进行的读写操作都会在所有的RAID磁盘中进行均衡,从而

消除了产生瓶颈的可能。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RAID 5提高

了系统可靠性,但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

8、RAID6

RAID6即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它是对RAID5的扩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数据

绝对不能出错的场合,使用了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

,写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

很少人用。

9、 RAID7

RAID7即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它所有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分别控制,这样提高

了系统的并行性和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每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实

时操作芯片,达到不同实时系统的需要。允许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和监视,可以对校验区指定独立的传

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连接多台主机,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但如果系统断电

,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统成本很高。

10、 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它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象结构,可以达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这

种新结构的价格高,可扩充性不好。

11、 RAID53

RAID7即高效数据传送磁盘结构,是RAID3和带区结构的统一,因此它速度比较快,也有容错功能。但价格

十分高,不易于实现。

三、应用RAID技术

要使用磁盘RAID主要有两种方式,之一种就是RAID适配卡,通过RAID适配卡插入PCI插槽再接上硬盘

实现硬盘的RAID功能。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芯片,让主板能直接实现磁盘RAID。这

种方式成本比专用的RAID适配卡低很多。

此外还可以用2k or xp or linux系统做成软raid.

个人使用磁盘RAID主要是用RAID0、 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

四、以HP XW4200 Workstation为例详述如何配置RAID(企业用)

产品信息

HP XW4200 Workstation 使用了 Intel 925X Express北桥 + ICH6R南桥。

需要软件

配置RAID时需要先安装软件,即独立RAID卡驱动,该软件的下载方法为:

打开惠普中文网站首页 ;

点击“支持及驱动程序”;

选择“下载驱动程序和软件”并在搜索产品空行中输入产品名称“xw4200”,点击“>>”按钮;

选择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应用程序加速器,文件名 SP28501.EXE,文件大小 3.6MB。

使用方法:

下载驱动到本地硬盘。

运行下载的程序,按照屏幕提示安装驱动。

调试步骤

进入bios设置,选择storage menu—storage option—SATA Emulation—打开RAID,存盘退出;

在机器post之后会出现按Ctrl+I进入SATA RAID设置,XW4200集成的是ICH6R的SATA RAID;

安装系统需要加载RAID驱动程序,下载IAA软件,解压缩后有个Driver目录,把Driver里面的东西拷到一张软盘内;

安装系统时按F6加载,选择ICH6R之一项驱动程序之后就按正常安装了。

详细步骤

开机看到hp或COMPAQ标志时按F10,选择bios菜单中的Advanced 选项,打开Device Options,选择SATA RAID项,将Option ROM值设置为Enabled;

重新开机时按CTRL+I,即可进入RAID控制器配置选项,屏幕 会有如下显示:

create raid volume

delete raid voleme

reset disks to non-raid

exit

最下面一行会显示出“physical disks: SATA 0 硬盘型号 SATA 1 硬盘型号”,例如:“physical disks: SATA 0

st380012as SATA 1 WDC WD800JD-60J”。

选择之一项create raid volume后,在“NAME”处输入raid名称,比如“RAID 1”,确认后将“RAID LEVEL”改为“RAID 1(MERROR)”。下面“CAPACITY”处输入要用来做RAID 1的空间大小,这里采用默认的更大值。最后在“CREAT VOLUME”处确认后创建完毕。

从光盘启动安装XP。出现按F6加载驱动提示时,按F6—>“S”确认—>插入存有raid驱动的软盘—>选择之一项“IntelFR Sata Raid Controller(Desktop ICH6R)”,之后开始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

安装好主板芯片组和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应用程序加速器后可以看到 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 ®820231FR SATA RAID –Arrays Vlumes-raid1 为硬盘标为绿色符号。RAID Hard drivers看到两个硬盘 ,且在“磁盘管理”中只能看到50%的磁盘容量(即一块硬盘的容量)。

各种测试对已有系统的影响

做好RAID 1 后,拔下任意一个硬盘后,可以看到RAID 1没有变化,可以顺利进入系统,但系统会提示“a raid volume is degrader”(because of missing hard drives),且在INTEL 加速工具中可以看到变化,intel RAID Contrllers–intel®820231FR SATA RAID –Arrays 0 Vlumes-RAID1 为硬盘标为黄色符号。RAID Hard drivers里只看到一个硬盘。

按CTRL+I进入RAID控制器配置选项后选择第二项delete raid voleme(即删除建立的RAID 1) 后,对任意一块硬盘中的系统都没有影响,保存的数据也不会丢失。但在“磁盘管理”里面可以显示出两块硬盘。

做完上面的第2项测试后,在“磁盘管理”中删除第二块硬盘的分区,再重新启动 。做RAID 1后,机器提示没有操作系统,即删除RAID 1后再重做RAID 1会破坏硬盘的现有数据。

总结

做好RAID 1 后,拔下任意一个硬盘启动后,两块硬盘数据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在出现相关提示信息后,可以正常进入系统。

在做好RAID 1后删除RAID 1,对任意一块硬盘中的系统都没有影响。

删除RAID 1后再重做RAID 1会破坏硬盘的现有数据。

我可以帮助你,你先设置我更佳答案后,我百度Hii教你。

我记得要备份/etc/mdadm.conf

才可渣郑以用mdadm -A md0 来恢复阵列。

mdadm -Ds 看一下还有没有UUID信息。有的话写入>>/etc/mdadm.conf

蛮试一下吧!

只恢复过有备份滚森的阵列大梁亩,没搞过没备份的!

linux 虚拟盘

一.迅闪LINUX虚拟磁盘安装、配置

a.安装:

   条件:只能接一块做装系统的硬盘(pata或sata不限)。

   机器从光驱启动,到引导画面的时候,直接按回车即可。

 安装可能遇到问题:

1) 系统找不到光驱驱动器驱动或光盘光驱有问题。解决方法:1.光盘有问题,重刻光盘。

“ 2.如果用的pata 的光驱,换sata的光驱测试。

3.到的别的机器先把硬盘装好系统,然后把硬盘 换到这台机器上来.

    2)系统没有找樱没到硬盘接口驱动或硬盘有问题。 

    

    确明颂陆定不是硬件问题后,换sata的硬盘测试。

  设置root用户密码  输入两次密码,next 即可安装配置,后面全自动安装后重启动

b之一次配置:

安装好系统重起后,到Linux 系统的登录界面,用户是root,密码是刚刚安装Linux 系统的时候输入的root 用户密码。

之一次启动系统的时候会弹配置网络的图形界面,配置网络信息:

1.Linux 的网卡标识(像windows的“本地连接”)一般是eth0(之一块网卡),eth1(第二块网卡),eth2(第三块网卡)

2.网卡的状态的查看激顷:

ethtool 网卡标识,例如:ethtool eth0Speed:1000Mb/s 是当前的网卡有接入速度。

只有一块网卡时,根据向导给eth0配置ip,掩码,网关,dns.

如果有二块网卡,请把两块网卡IP设置在不同的网段里面,不然会导致网络不通,如:

      eth0 192.168.0.1 255.255.0.0

eth1 10.0.0..255.0.0

这样网络就配置好了,输入poweroff,关机。接上做虚拟盘用的硬盘和阵列卡,阵列卡要做阵列后开机。

c. web 后台配置  a.WEB浏览器打开WEB后台地址 虚拟盘服务器IP,首次登录的在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空,登录后,会提示您修改密码。b、 建立磁盘阵列

  如果您是用单块盘做虚拟盘的话,就跳过建立阵列的步骤,直接看虚拟盘服务设置。

1)硬阵列驱动加载:

如果您的服务器没有找硬阵列驱动,可以在RAID配置中,选择RAID卡驱动然后点保存,即可安装驱动,等一分钟过后,重起服备器生效。您也可以在WEB管理上上重起服务器,在系统工具中的重起主机可实现该功能。

2)软阵列设置:

在RAID配置中的软RAID配置可以自动创建软阵列。选择要做软阵列的硬盘,点创建按钮,即可现实软阵列的组建,如果想撤销,把先前做软阵列的硬盘上勾去掉,点撤销即可删除这个软阵列。

c 虚拟盘服务设置

  1) 选择作为虚拟盘的母盘:如果是软阵列,应该是/dev/md0。

注意:如果您用的是SATA硬盘,但是在这里显示是/dev/hdX设备,正常的应该是/dev/sdX设备,您可以在CMOS设置里面修改一个SATA 的兼容模式,使之为/dev/sdX,,不然硬盘的速度会很慢。

2) 虚拟盘更大缓存:建议用2023M

3) 通信IP:用于控制虚拟盘服务的机器的IP地址,一般为迅闪服务端IP地址。

4) 超级IP:用于更新虚拟盘数据的机器的IP地址。一般为迅闪服务端IP地址。输入好上面的信息后,在虚拟盘服务管理里面,点启动,即可启动虚拟盘服务,这时有在客户机用ISCSI客户端就可以连接Linux 虚拟盘服务器了。ISCSI客户端的安装

d 网卡绑定

  如果您的服务器上有多块网卡的话可以做网卡的绑定,可以提高虚拟盘的性能。

1) 选择要绑定的网卡,输入绑定后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然后点保存,重起服务器生效。2) 要解除网卡绑定时,把先前做网卡绑定的网卡上的勾去掉,点保存,然后在网络设备配置中为每个网卡的设IP地址和子网掩码,点保存,重起服务器生效。g 日常维护

  1) 计划任务:因为每个网吧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网吧Linux 虚拟盘服务器一年不重起可以连续工作正常,少数网吧由于软硬件有兼容问题。

2) 所以我们提供了可选的定时重起虚拟盘服务和服务器系统,它们分别在服务配置和系统工具的自动重启中设置的。

2) 系统监控:在系统工具的系统监控页面中,可以看到虚拟盘服务器系统上的各种实时信息。如(虚拟盘的连接数,CPU利用情况,网络利用情况等)。二.ISCSI客户端安装设置与要点。

a)迅闪服务端的双网卡的问题.

迅闪服务端使用双网卡的时候两块网卡时,一定要指定从那块网卡开连接,不然如果是用非超级IP来Linux 虚拟盘的话,那么写操作将不会被保存.

打开微软的iscsi客户端,添加Linux 服务器IP地址.

b)关于克隆系统后部分机器连不上 Linux 虚拟盘问题的解决方法(手动也连不上的问题).

先看下报什么错,手动把iscsi客户端里面的IP删除了,然后手动添加LINUX服务器IP,这时应该会报错上面报错是iscsi客户端连接Linux 虚拟盘服务器时,验证失败,这个错误是由于部分机器的iscsi节点名的重复的情况

可以General 选项卡中修改node name 保证每台机器不一样.也可以用批处理来实现.

hostname >%temp%/hostname.txt

for /f %%a in (%temp%/hostname.txt) do iscsicli NodeName %%a

del /f %temp%/hostname.txt把这个批处理加到迅闪服务端的开机执行中,就不要一台台机器改了.c) iscsi客户端添加时IP报错,iscis客户端安装不正常,或有些系统服务被禁用,请重安装下客户端.d)下面的错误,是不能连接到服务器,试ping 下虚拟盘服务器,如果能ping 虚拟盘服务器,在虚拟盘系统下用

三.虚拟盘服务器回写设置:

1.给系统添加一块专门做回写的硬盘,fdisk -l 看下那块硬盘是那个块设备,比如是/dev/sdc。

2.给这个盘分区格式化,用fdisk 把 /dev/sdc里面的所有的分区全部删除,然后建一个ext3分区并格式化它。

Linux 下面的命令行:

fdisk /dev/sdc

d

…..

wmkfs.ext3 /dev/sdc1如果提示/dev/sdc1没有找到,请重启下系统

3.编辑fstab文件挂载分区。

Linux 下命令操作:

vi /etc/fstab/dev/VolGroup00/LogVol/ ext3 defaults

LABEL=/boot   /bootext3 defaults

tmpfs/dev/shmtmpfs  defaults

devpts   /dev/ptsdmpevpts  gid=5,mode=

sysfs/sys sysfs  defaults

proc/proc proc  defaults

/dev/VolGroup00/LogVol01 swapswap defaults/dev/sdc /tmp/iscsiext3 defaults 注:添加该行mount -a

4.重启服务器生效四.Linux 虚拟盘服务器的群集.

不需要同步群集服务器 的那个小程序.

之一步.如果你用两台Linux服务器服务器做群集的话,把这两台机器的超级IP能设成迅闪服务端的IP.

第二步.在迅闪服务端,用iscsi客户端分别连两台Linux 服务器,出盘X,Y,必须同时能出盘.

第三步.在迅闪服务端的系统设置->虚拟磁盘->linux 虚拟磁盘,添加这两台服务器.指定盘符X(主虚拟盘),Y.

    三层下载游戏目录指定X就可以了,Y盘会自动同步过去的.迅闪服务端的更新日志:

/log/ UpdateS.log 同步游戏文件日志

/log// HtUpdaterLog.ini 已经完成游戏日志.五.Linux 虚拟盘相关的配置文件,和状态文件.

查看方法:

cat 文件名 |more注:加|more 可以分屏显示.

vi 文件名  注:可以编辑查看

或用winscp 登录到Linux 服务器上查看编辑.

1.Linux虚拟盘服务配置文件.

基本配置:/etc/ietd.conf  下面是该文件的内容# Example iscsi target configuration

#

# Everything until the first target definition belongs

# to the global configuration.

# Right now this is only the user configuration used

# during discovery sessions. “IncomingUser” specifies credentials the

# initiator has to provide – several of these are supported. If mutual

# CHAP shall be employed, “OutgoingUser” specifies the user/pass

# combination the target will provide – only one is supported.

# Leave them alone (keep them commented out) if you don65t want to use

# authentication for discovery sessions.#iSNSServer 192.168.1.16

#iSNSAccessControl No#IncomingUser joe secret

#OutgoingUser jack 12charsecret# Targets definitions start with “Target” and the target name.

# The target name must be a globally unique name, the iSCSI

# standard defines the “iSCSI Qualified Name” as follows:

#

# iqn.yyyy-mm.

#

# “yyyy-mm” is the date at which the domain is valid and the identifier

# is freely selectable. For further details please check the iSCSI spec.MaxVolume注:客户机缓存大小

Target

www.hintsoft.net:172.17.11.56

注:

www.hintsoft.net:172.17.11.56

 是Target 名称

# Users, who can access this target. The same rules as for discovery

# users apply here.

# Leave them alone if you don65t want to use authentication.

#IncomingUser joe secret

#OutgoingUser jim 12charpasswd

# Logical Unit definition

# You must define one logical unit at least.

# Block devices, regular files, LVM, and RAID can be offered

# to the initiators as a block device.

Lun 0 Path=/dev/hdd,Type=fileio     注: /dev/hdd 做虚拟盘用的硬盘,也可以是分区,如/dev/hdd1

# Alias name for this target

# Alias Test

# various iSCSI parameters

# (not all are used right now, see also iSCSI spec for details)

MaxConnections 1

InitialR2T Yes

ImmediateData No

MaxRecvDataSegmentLength 8192

MaxXmitDataSegmentLength 8192

MaxBurstLength

FirstBurstLength 65536

DefaultTime2Wait 2

DefaultTime2Retain 20

MaxOutstandingR2T 8

DataPDUInOrder Yes

DataSequenceInOrder Yes

ErrorRecoveryLevel 0

HeaderDigest CRC32C,None

DataDigest CRC32C,None

# various target parameters

Wthreads 82.通信IP和超级IP的配置文件

/etc/socketip

这个文件很简单,格式:

通信ip,超级ip3.Linux虚拟盘服务的状态文件

tid:1

write:disk

name:

www.hintsoft.net:172.17.11.56

注:Target 名称

SessionCounts:1

MaxSessions:0

MaxVolume:2023M注:缓存大小 2023M

HasSuperIP:YES

SuperIP:172.17.11.注:超级IP

sid:6 initiator:iqn..com.microsoft:server-50

cid:1 ip:172.17.11.50 state:active hd:crc32c dd:crc32c    注:iscsi客户端的连接信息,iqn..com.microsoft:server-50该客户端的节点名.六.关于阵列卡驱动问题.WEB后台的驱动列表是针对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 中没有驱动而添加的.因为它已经自带很多驱动.

Intel ICH6 Raid controller可针对 intel ich5 ich6 ich7 系统主板可以,关于intel s3000的主板要

在主板的bios设置中把raid类型改成lsi,就可以用这个来驱动.

Intel ICH9(R) Raid controller intel ICH9(R) 的驱动,主要是用于intel S5000 的主板.七.关于Linux 服务器死机问题

1.首先要检查硬件是否有问题,硬件的温度过高等原因.

2.建议做虚拟服务器的内存用相同颗粒、相同品牌的单面内存.

3.官方正在找Linux 内核出错的原因.

4.把客户机的回写到其它硬盘上.(前面有说明)

怎么查看Linux磁盘阵列是raid几?

在Linux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磁盘阵列是RAID几:

使用cat /proc/mdstat命令查看当前系统中的RAID设备和它们的状态。该命令将显示当前系统中所有的RAID设备及其状态,例如:

Personalities :

md0 : active raid1 sda1 sdb1

blocks super 1.0

md1 : active raid5 sda2 sdb2 sdc2

40 blocks super 1.2 level 5, 512k chunk, algorithm 2

在上面的输出中,md0是一个RAID1设备,由sda1和sdb1两个磁盘组成,状态为,表示两个磁盘都正常工作。md1是一个RAID5设备,由sda2、sdb2和sdc2三个磁盘组成,状态为,表示三个磁盘都正常工作。

使用mdadm –detail /dev/mdX命咐睁咐令查看指定RAID设备的详细信息,其中/dev/mdX是RAID设备的设备文件名。例如,要查看md1设备的详细信息,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mdadm –detail /dev/md1

该命令将显示md1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RAID级别、磁盘数量、磁盘状态等。

使用blkid命令查看磁盘阵列的文件系统类型。如果磁盘阵衡纯列是RAID设备,那么它的文件系统类型通常是md。例如,执行以下命令:

blkid /dev/md1

该命令将显示md1设备的文早扮件系统类型,例如:

/dev/md1: UUID=”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YPE=”md”

关于linux能ping通找不到磁盘阵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香港服务器首选树叶云,2H2G首月10元开通。
树叶云(www.IDC.Net)提供简单好用,价格厚道的香港/美国云服务器和独立服务器。IDC+ISP+ICP资质。ARIN和APNIC会员。成熟技术团队15年行业经验。

文章来源网络,作者:运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uyeidc.com/wp/162095.html<

(0)
运维的头像运维
上一篇2025-03-18 12:57
下一篇 2025-03-18 12: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