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性能的三大关键指标是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和系统平均负载,这些指标不仅反映了服务器当前的运行状态,还能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优化资源配置。
CPU使用率
CPU使用率是指程序占用CPU资源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1 CPU空闲时间/总CPU时间,在性能测试中,CPU使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CPU使用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用户态(user):用户程序运行时间占比,当该值很高时,说明用户程序处理时间过长,需要优化代码。
系统态(sys):系统程序运行时间占比,当该值很高时,说明内核使用时间过长,需要排查系统是否存在频繁调度、线程进程是否频繁切换等问题。
IO等待态(io wait):系统等待IO的时间占比,当该值很高时,说明程序等待IO(网络、磁盘)的时间过长,需要从程序异步或网络方面进行排查。
空闲态(idle):空闲状态的时间占比,整体CPU使用率可以使用1 idle(率)来计算。
如果用户态和系统态的总和超过50%,就需要引起关注。
内存使用率
内存使用率指的是已使用的内存占总内存的百分比,内存相对于磁盘速度快,用于存储进程频繁使用的数据,内核在内存中划分出更高速的cached和buff区域,用于存放需要更频繁读取的文件数据和块设备信息等。
内存使用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text{内存使用率} = \frac{\text{系统已使用内存}}{\text{系统总内存}} \]
系统已使用内存包括cached和buff区域,当系统内存使用率大于70%时,就需要关注系统内存使用情况了,因为过高的内存使用容易导致内存不足或内存泄漏等问题。
系统平均负载
系统平均负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系统处于可运行状态和不可中断状态的平均进程数,也可理解为平均活跃进程数,它通常分为三个时间段:过去1分钟、5分钟和15分钟的平均负载。
当 load average 1 分钟 > 5分钟 > 15分钟(10.00 5.00 1.00),表明系统平均负载变大。
当 load average 1 分钟 < 5分钟 < 15分钟(1.00 5.00 10.00),表明系统平均负载变小。
当 load average 1分钟 5分钟 15 分钟 三个数基本相同,系统负载处于平稳的状态。
当系统平均负载高于70%时,就需要关注CPU使用情况了,因为过高的平均负载会导致系统进程响应变慢,影响正常服务。
通过监控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和系统平均负载这三个关键指标,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性能。
以下是两个关于服务器性能三大指标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Q1: 如何判断CPU使用率是否过高?
A1: 如果用户态和系统态的总和超过50%,就需要考虑CPU使用率是否过高,如果整体CPU使用率持续接近100%,也表明CPU资源可能已经达到瓶颈,需要优化或扩容。
Q2: 系统平均负载与CPU使用率有什么关系?
A2: 系统平均负载和CPU使用率都可用于评估CPU的使用情况,但它们有所不同,系统平均负载不仅包括正在使用CPU的进程,还包括等待CPU和等待IO的进程,对于CPU密集型任务,平均负载和CPU使用率一致;而对于IO密集型任务,平均负载高但CPU使用率不一定高。
小编有话说:服务器性能的监控和管理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对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和系统平均负载的实时监控,我们可以及时识别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服务器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服务器性能三大指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文章来源网络,作者:运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huyeidc.com/wp/58849.html<